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半月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穿成老妇后的古代农家养娃日常洛云宜舒征敛无删减+无广告

穿成老妇后的古代农家养娃日常洛云宜舒征敛无删减+无广告

小懒懒懒 著

其他类型连载

也有以物换物的。不过洛云宜没有东西可以换,还是老实拿钱买吧。不开集市的时候,村口也会有人摆摊,卖豆腐的李家,卖肉的朱家。洛云宜拎着篮子,买了一斤五花肉15文,半斤瘦肉6文,朱屠户送了两根骨头,上面的肉剔的干净,不过熬汤还是不错的。一块豆腐三文。又买了一条鱼,两斤超出一点点,算两斤,二十文。又买了三十个鸡蛋,洛云宜讲了价,花了27文。家里的鸡还小,所以鸡蛋只能在外面卖。洛云宜不馋鸡蛋,但是小石头要吃啊,隔一天拿一个给他蒸蛋羹。偶尔做菜也要用鸡蛋。花了两文钱买了半斤韭菜,五文钱买了两斤生姜,三文钱买了一斤蒜。在一个摊位上花两文拿了三把蔬菜。离开的时候又看到有人挑着担子过来,洛云宜又花十文钱买了半斤红枣,二十五文买了一斤干香菇。出门一趟,...

主角:洛云宜舒征敛   更新:2024-11-18 15:00: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洛云宜舒征敛的其他类型小说《穿成老妇后的古代农家养娃日常洛云宜舒征敛无删减+无广告》,由网络作家“小懒懒懒”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也有以物换物的。不过洛云宜没有东西可以换,还是老实拿钱买吧。不开集市的时候,村口也会有人摆摊,卖豆腐的李家,卖肉的朱家。洛云宜拎着篮子,买了一斤五花肉15文,半斤瘦肉6文,朱屠户送了两根骨头,上面的肉剔的干净,不过熬汤还是不错的。一块豆腐三文。又买了一条鱼,两斤超出一点点,算两斤,二十文。又买了三十个鸡蛋,洛云宜讲了价,花了27文。家里的鸡还小,所以鸡蛋只能在外面卖。洛云宜不馋鸡蛋,但是小石头要吃啊,隔一天拿一个给他蒸蛋羹。偶尔做菜也要用鸡蛋。花了两文钱买了半斤韭菜,五文钱买了两斤生姜,三文钱买了一斤蒜。在一个摊位上花两文拿了三把蔬菜。离开的时候又看到有人挑着担子过来,洛云宜又花十文钱买了半斤红枣,二十五文买了一斤干香菇。出门一趟,...

《穿成老妇后的古代农家养娃日常洛云宜舒征敛无删减+无广告》精彩片段


也有以物换物的。

不过洛云宜没有东西可以换,还是老实拿钱买吧。

不开集市的时候,村口也会有人摆摊,卖豆腐的李家,卖肉的朱家。

洛云宜拎着篮子,买了一斤五花肉15文,半斤瘦肉6文,朱屠户送了两根骨头,上面的肉剔的干净,不过熬汤还是不错的。

一块豆腐三文。

又买了一条鱼,两斤超出一点点,算两斤,二十文。

又买了三十个鸡蛋,洛云宜讲了价,花了27文。

家里的鸡还小,所以鸡蛋只能在外面卖。

洛云宜不馋鸡蛋,但是小石头要吃啊,隔一天拿一个给他蒸蛋羹。

偶尔做菜也要用鸡蛋。

花了两文钱买了半斤韭菜,五文钱买了两斤生姜,三文钱买了一斤蒜。

在一个摊位上花两文拿了三把蔬菜。

离开的时候又看到有人挑着担子过来,洛云宜又花十文钱买了半斤红枣,二十五文买了一斤干香菇。

出门一趟,洛云宜花了一百多文。

手里的散铜板没剩多少了。

不过她也算满载而归。

干货卖的不便宜,但是一斤干香菇也挺大一包,能吃很久。

往回走的路上,洛云宜在心里安排今天的菜单。

五花肉做粉蒸肉,多切些红薯垫底。

鱼做酸菜鱼,等会儿拿点香菇跟别人换酸菜。

青菜豆腐汤,韭菜炒鸡蛋。

中午吃青椒炒瘦肉,打个蛋花汤,主食是土豆,做成土豆泥,好吃些。

下午等太阳背阴些,她还得去地里整理一下,把被李翠花折腾过的菜地清理好。

那块地离家不远,种的也是日常消耗的菜。

茄子,豆角,辣椒。

李家人把结出的果实都摘了,不过没有连根拔掉。

不管什么时候,爱护粮食都是刻在农人心里的底线。

院子里的菜地被薅没了,是因为院子里种的都是菜,大大小小都是可以吃的。

现在还没到七月,把地整理好,还能有些收获。

到家的时候院子里坐着一个穿着浅绿色对襟短衫,棕色百迭裙的年轻女子。

头发是全部梳上去的。

“娘,你回来了。”不仅洛云宜一眼看到她,舒眠儿也是立马就发现了她。

“嗯,你慢着些。”看着舒眠儿一下子站起来,洛云宜先被吓了一跳。

至于又被人叫娘,洛云宜表示自己已经开始习惯了。

被人叫娘总比自己叫别人娘要容易接受。

“就你一个人?”洛云宜拒绝了舒眠儿伸出来想帮忙的手。

把篮子放到厨房,顺手从罐子里给自己倒一碗水。

“嘉择在屋子里陪孩子玩呢,我们来的时候家里就英子在,看到我们过来,她就说今天先回去,明天再来帮忙。”

舒眠儿嫁的是邻村的沈家的小儿子沈嘉择。

沈家是附近的养殖大户,家里的主要经济是卖鸡卖猪。

养殖不容易,但是形成了规模,收入还可以。

从舒眠儿这里得知舒子英回去了,洛云宜也没说什么。

舒子英肯定是知道舒眠儿带着丈夫回来,家里做好吃的,所以不想留下来打扰她们一家团聚

“嗯,那你坐着玩,我去做饭吃。”

舒眠儿叫住她:“不用特意做吃的,我带了些吃的来。”

洛云宜不听:“又不是单做给你吃,你不在我中午也是要吃饭的。”

只不过不会做这么多菜而已。

“那我帮您烧火。”舒眠儿撅撅嘴巴,她都闻到篮子里有肉味了,她娘总是这样心口不一,怕她心里有负担,总是沉默地付出。


那女子向她俯身一拜,便慢慢走远。

洛云宜一下惊醒。

外面天还没亮,昏暗的灯光下,洛云宜看到小石头正瘪着嘴,顾不上细细思量,她赶紧起来给小石头泡米粉。

喂孩子吃完东西,又给他换了干净的尿布,小石头很快又攥着小拳头睡着了。

洛云宜起身去打开妆匣,果然,里面有一支莲花簪。

洛云宜仔细回忆原身的记忆,想了很久才想起,这是原主五年前去钱庄存的东西。

二十两银是她给自己和丈夫存的养老钱。

那个匣子是舒征敛的东西,那是有一次舒征敛在山上挖到了一支人参,卖了十六两银,舒征敛把其中十五两交给她保管。

在成亲之前,舒征敛又交给她五两,一共也是二十两银子。

那些东西现在都归了她,也就是说,她现在有四十两银子的存款了。

洛云宜第一反应是自己不用害怕没钱花了。

不过很快她又反应过来,她现在也不是一个人生活。

就算搬出了舒家,但在外人眼里,她依旧是孩子们的母亲,孙子们的奶奶,所以还是免不了要来往。

还有养在她名下的小石头,现在孩子还小,但是孩子是会长大的。

先不提孩子长大娶妻生子,舒家的传统是每个孩子到了年纪都会送去族学启蒙,若是有天分,便要给孩子找先生教学。

所以这四十两,不仅不能动,甚至还不够。

不过洛云宜还是打算抽空去镇上把银子取出来。

钱庄哪有她的仓库安全?

而且存在钱庄里每年还要给保管费,有时候利率高,利钱和保管费可以互抵,甚至能盈利;但有时候和利钱抵扣后还要补一点钱(私设)。

现在要节约用钱的洛云宜可没有多余的钱来赌钱庄的利率。

还是把钱取回来吧。

虽然这钱轻易动不得,但至少让洛云宜心里有底,两三年里她都不怕自己没钱。

至于两三年之后,她就不信几年时间她都想不出一个挣钱的办法。

如果……

如果真的没找到生财之道,那她也就认命了,老实种地,别的农家不也是靠一文两文地慢慢攒钱吗?没道理她就不行。

而且她负担还比别人家轻一些。

胡思乱想一阵,洛云宜好歹又睡着了。

新的一天,依旧是个晴朗的日子。

早上六七点钟(为了方便阅读,之后都用现代的时间计时),伴随着鸡鸣狗吠的声音,村子里的人开始走动。

早起的农民已经去地里干完活回来,等吃过朝食,再继续下地。

洛云宜有赖床的心,但是没有赖床的命。

她可以不吃早饭,但是六个多月的孩子可是不能少吃半顿。

饿了人就哭,不给东西吃就一直哭。

就算不是亲奶奶,洛云宜也不会虐待小孩儿。

早饭喝稀饭。

玉米面和大米混合熬煮的稀饭。

勺子沿着锅底把熬开花的大米舀出来,这是小石头的早饭。

至于她和舒子英,碗里大部分都是汤水。

两人平分一个馒头,一人一个烧土豆。

“等会儿吃完饭你帮婶子看着小石头,我要去村口买些东西。”

女儿要回来,晚上儿子儿媳们也要过来吃饭,得出去买点食材。

舒家村读书人多,这里的百姓生活质量肯定会更高些。

每逢一,六,在村口就会自发地形成一个集市,聚集的是附近几个村落的人,卖的多大都是吃食,以及一些家里常用的东西。


平时也不觉得自己胃口这么好啊。

干脆就不说洛云宜买过米糕?不行,小妹花了钱的,他怎么能抹掉小妹的付出呢。

让伙计看着店,洛云白赶紧出门,又去买了一包米糕回来。

私房钱又少几文,不过吃到了妹妹全部的心意,他也不亏。

……

洛云宜到家的时候,灶上的大骨头汤还残留余温。

昨天买肉送的两根骨头,因为没啥肉,放了一夜也没变味。

早上出门之前她用斧头把骨头砸断,装进瓦罐里让舒子英看着火。

她给了舒子英两个馒头,让她中午记得舀骨头汤就着吃。

杂粮馒头其实味道还不错,就是不能经常吃,吃多了就觉得不好吃。

不过舒子英觉得杂粮馒头也不错,至少是干粮,不会饿的很快。

中午她只吃了一个,剩下的一个她又给放回了筲箕。

在村口下车,木匠家的媳妇告诉她明天就能把家具给她送过去,让她把时间留出来。

洛云宜点头,约定了明天下午三点左右,趁着天亮好干活。

看着洛云宜走远,大树下坐着的几个妇人又开始闲聊。

“刚才你们闻到了没,那洛云娘买了烧鸭啊,好香。”

另一个胖嘟嘟的妇人看着她,有些不信:“我没闻到,你那什么鼻子哦。”

“就是,灰头土脸地从老宅搬出来,她哪里有钱买烧鸭。”说话的是一个很瘦的妇人,面相看着就有些刻薄。

王婶不服:“开玩笑,我的鼻子,闻味儿可是最灵的。”

她得给自己正名:“再说人家那叫灰头土脸?几个哥哥帮忙,家具都一应置办新的,就算她不住老宅,她那两个媳妇也不敢不孝顺。”

王婶很羡慕洛云宜,丈夫没了确实是有点遗憾,但是洛云宜的日子可不会难过。

读书人最重名声,就冲着舒家老大还想考功名,就不可能真的撒手不管。

再说洛云宜的娘家人各个都护着她,即使没有儿子的孝顺,洛家人也不会看着洛云宜过苦日子。

再说人家现在手里好几亩田地呢,养她们一大一小,简直轻轻松松。

不像她们家,人多,确实热闹,但是地少啊,只靠田地都养不活一家人,农闲的时候还得出去打零工。

“我说你也别瞪了,一脸的刻薄相,福气都被你败光了。”

旁边胖胖的妇人是屠户朱富贵的媳妇,名字叫钱多多。

连媒人都说她们两个就是天生一对,富贵,钱多。

那个瘦瘦的妇人是李老三家的媳妇,叫李招娣。

说来也怪,招娣这个名字没有招来弟弟,李招娣出嫁之前过得就不好。

嫁人之后生活也一塌糊涂。

李老三瘦弱,家里李招娣管家,但是生活并不如她想象的那般美好。

吃的不好,穿的也不好,成亲十余载,家里依旧是茅草屋。

要钱多多说,她们那是懒成一窝,李老三好歹知道把田管好。

庄稼也用心地种。

但是他身体一般,不能太劳累,地里管不过来。

李招娣整日东家长西家短,侍弄庄稼也马虎。

自己都不上心,靠祈祷可换不来好收成。

人越穷呢就越爱计较,日子一点起色都没有。

她的日子虽不如洛云宜,在村里也算好过,就因为她经常有肉吃,那个瘦瘦的妇人就对她阴阳怪气。

她就是故意拿话刺她,不过她说的也是事实。

整天盯着别人家的事情,有那功夫不如多去地里侍弄庄稼。


好的时候什么都好,不好的时候,多久之前的旧事都能翻出来算账。

这些还是现代的时候洛云宜的朋友跟她吐槽的。

舒眠儿点头。

“那布料摸着真好,您都给了我嫂嫂们不会生气吗?”

洛云宜看着她,怎么突然开始茶言茶语了?

不过有句话怎么说的?我恨的不是绿茶,而是绿茶不对着我喝。

“给她们一人留了一小块,能给孩子做一件上衣。”至于大人要穿衣,怎么也不该是她这个当婆婆的来操心。

“那您真打算带着孩子一个人住啊,身边连个帮手都没有。”

舒眠儿替母亲不值,养大了几个孩子,老了反而自己一个人。

“等你生了孩子就知道了。”带一个孩子和带三个孩子,不是很好选吗?

“再说我也不是只有自己啊,英姐儿不是过来帮我了嘛。”

只要小石头会说话会走了,她就能自己一个人带。

舒眠儿叹气:“我就是觉得您吃亏了。”

都说养儿防老,这还没老呢就要靠不上了。

“别想太多,要是真冲着养儿防老,养你们几个花的银钱攒下来,花在我身上,我日子不要太好过。”

“那没办法了,孩子都已经长这么大了。”舒眠儿想象了一下那个情况,觉得自己不能再继续延伸下去。

不然她可能都不想生娃了。

“所以啊,顺其自然,困了就去床上睡一会儿。”看着舒眠儿打哈欠,洛云宜也就止住了话题。

下午拿油纸包了一小包香菇,去敲舒宽家的门。

来开门的是舒宽的媳妇,也姓舒,和舒宽是出了五服的亲戚,大家都叫她红婶,同辈的妇人叫她红姐儿。

“红姐儿,您得叫英姐儿帮我再带孩子,顺便我还想跟您换颗酸菜。”

洛云宜把手里的油纸包递过去,小石头看了就伸手要拿。

“这孩子倒是机灵,进来坐,我给你拿酸菜。”转身就开始提着嗓子叫舒子英出来。

叫去帮忙好啊,早上在洛云宜那儿吃了朝食,下午还赶得上夕食,家里的口粮又能省下一点儿。

再说洛云宜那儿伙食好,听大闺女说一天吃的是三顿饭,英姐儿要议亲了,吃些有营养的,身子也能养的更好,让舒子英过去帮忙,她乐意的很。

总比她娘家那群人强。

一边惦记英姐儿的亲事,还想把人叫过去帮忙干活。

直接就叫她拿棍子打出去了。

她们关系可没那么好。

而且他们自己都饿的皮包骨头,舒子英过去干活又能吃到什么好东西?没得赔了夫人又折兵。

舒子英很快就从房间里跑出来,顺手就把小石头接过来抱着。

洛云宜给她交代:“等会儿我要去地里忙一会儿,你带着孩子在家里,不用总抱着他,只要他没哭,你就拿玩具陪他玩儿就是,你眠儿姐姐也在,你们可以说说话。”

不管别人家怎么样,反正她是不放心一个孕妇单独在家带孩子。

孕妇和小孩儿都是需要重点照顾的对象,碰了谁她都不安心。

舒子英点头。

都姓舒,她和舒眠儿也是认识的,就是没到交心的程度。

母亲说最迟年后就得把她的婚事定下,她也想和眠儿姐姐打听成亲后的生活。

舒红出来的时候,手里拿着一个大碗,里面装了两颗酸菜,还是攥干了水分才挤着放下的。

“太多了吧。”她就是要一颗酸菜做酸菜鱼,平时她都不怎么吃酸菜的。


这个朝代也是有牙刷牙膏的,只不过价格不便宜。

常见的牙刷有猪毛和马鬃两种。

猪毛牙刷5文钱一支,马鬃的要8文;

清洁牙齿的有膏体和牙粉两种。

牙粉的种类更多,最常见的就是竹盐,还有有加薄荷的,把茶叶磨成粉,甚至还有把药材、珍珠磨粉制成日常清洁使用的牙粉。

只不过价格不便宜,又属于消耗品,大多还是在城镇里流行。

乡间就用杨柳枝沾盐清洁,饭后也习惯饮茶或是用水漱口。

只不过洛云宜使用的还是现代的牙刷牙膏。

有库存为什么还要多花钱。

今天的早饭还是喝粥,一人配了一个红薯。

“等会儿我们出去转转,今年可能要买些瓜果做腌菜。”

洛云宜最不愿意亏待自己这张嘴,地里那些东西日常消耗一部分,能做的干菜腌菜不多。

这些腌菜干菜可不只是备来过冬,要吃到明年春夏,新鲜蔬菜上市了才勉强断掉。

舒子英抬头:“我家里种了不少,要不我带您去瞧瞧?”虽然有些不好意思,但是洛云宜买谁家的菜都行,她想为自家争取一下。

“可以啊,只要品相好,在哪家买都行。”本来她也没有目标,那就先去舒子英家看看呗。

“好啊要是你看好了,我做监工,保证全给你挑好的。”

舒子英很开心。

她家里种的菜很多,因为要挑去镇上卖,虽然辛苦,但是到手的都是现钱。

秋收后的粮食大多都存在家里,那是一大家人未来一年的口粮。

只是同意去她家看看,小姑娘就这么开心。

容易满足的人果然活的也开心。

把小石头放在背篓里背着,这是专门背娃的背篓,比普通的背篓贵几文钱。

背篓还用麻布沿着边缘厚缝了一圈,保证孩子不会被划伤。

舒子英家的菜地更近,喊上舒红,两三分钟就走到了。

原来那天她看到的那块菜地就是她们家的啊,她当时路过的时候就觉得这块地的菜管理的很好。

菜地里连细小的杂草都扯了,铺在土面上的草都是晒干了才又抱回来铺上。

也是很讲究了。

不过想想也对,毕竟是种的卖的菜,要是卖相不好,很影响价格的。

这时候的人可不像现代那样,觉得菜上有虫眼才是绿色健康的蔬菜。

这会儿的菜都很绿色,所以卖相显得格外重要。

洛云宜当即决定要了豆架上刚长出没多久正是鲜嫩时候的豆角。

“就要这种,要光滑的,开始结豆米的不要。”洛云宜和舒红仔细交代。

这些豆角她要焯水晒干豆角,她不喜欢吃里面结了豆米的,不喜欢那个口感。

“您多费心,豆角没长大,重量上不占优势,我给你两文钱一斤。”

就是挑去城里卖,除了豆角刚上市,日常都是三文钱两斤,有时候一文钱都能买一斤。

不过毕竟自己要求挺高,价格当然不能按照正常的价格。

听完要求还觉得洛云宜太挑了,现在嘛,顾客就是上帝。

舒红当然不知道上帝是什么东西,但是她知道今天自己能赚一笔轻松钱。

不用走大半个时辰去城里,在家门口就把钱赚了,可不就是轻松嘛。

牛车载人是两文钱,也能带一点东西,但是要是重量超过五十斤,就得再收一份车费。

有时候菜卖不出去,一天都赚不到来回的车费。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