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险恶,他担心叶璃入宫后会陷入无尽的纷争之中,遭受不必要的伤害。
于是,他在皇帝面前劝阻道:“父皇,沈璃虽才华横溢,但宫廷之中,波谲云诡,恐非她能适应。
儿臣以为,不如让她拜入大儒门下,学习治国安邦之道,日后再为大楚效力,也为时不晚。”
皇帝思索片刻后,觉得此计甚妙,便应允了。
他看着萧逸尘,说道:“皇儿所言极是,那就依你所言。”
叶璃拜入大儒门下后,深知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于是更加刻苦学习兵法、谋略。
每天天还未亮,叶璃便早早起床,借着微弱的烛光研读各种典籍。
课堂上,她全神贯注,不放过老师讲的每一个细节。
每当老师提问,她总是第一个举手回答,且见解独到,让同窗们刮目相看。
一日,课堂上老师问道:“若边疆战事突起,敌军来势汹汹,我军当如何应对?”
叶璃站起身来,不假思索地说道:“敌军来势汹汹,不可与之正面硬拼。
可先派小股部队骚扰,试探其虚实,扰乱其军心。
同时,在险要之地设下埋伏,截断其粮草供应。
待敌军疲惫不堪,军心大乱之时,再一举出击,定能大获全胜。”
老师听后,连连点头,赞叹道:“沈璃同学见解独到,分析透彻,实乃不可多得的人才。”
下课后,同窗们纷纷围过来,对叶璃说道:“沈璃,你可真厉害,每次都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
叶璃微笑着说道:“大家过奖了,我只是多读了些兵书,略懂一二罢了。
咱们一起学习,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在与同窗们的交流中,叶璃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拓展了人脉,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萧逸尘也时常来看望叶璃,为她送来一些珍贵的书籍和学习用品。
每次见面,两人都会交流学习心得。
萧逸尘看着叶璃认真研读书籍的样子,说道:“叶璃,你如此努力,将来必成大器。”
叶璃抬起头,看着萧逸尘,说道:“多谢公子鼓励,我定不会辜负公子的期望。
只是这治国安邦之道,博大精深,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萧逸尘微笑着说道:“慢慢来,只要坚持不懈,终有一日,你会实现自己的抱负。
若是遇到什么难题,尽管告诉我。”
叶璃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