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言止森林初的其他类型小说《渊蓝之下无删减全文》,由网络作家“一品二品的玲奈”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探索才刚刚开始。某日深夜,林初坐在研究室,忽然收到一封加密邮件。无署名,无发送地址,邮件正文只有一句话:“我们还在这里,等待你们的下一次抵达。”附件是一段新的坐标数据——那是另一处未被探索的深海裂缝。林初盯着那串数字许久,轻轻笑了。他站起身,走向控制室,打开通话:“喂,是言止森吗?集合一下,我有个方向想跟你们谈谈。”窗外,月色如水,潮声低吟。在那遥远的深蓝之下,似有一双目光依旧注视着这片海面,静静等待下一次“意识的碰撞”。尾声:深蓝回响海面风平浪静。站在码头尽头,林初望着远处泛着银光的海平线,耳边是夜潮轻拍岸石的声音。他手中握着那份新的坐标,指尖却没有立刻输入飞行计划。“我们终究只是探路的人。”他说,仿佛在对身旁无形的某人说话,“但...
《渊蓝之下无删减全文》精彩片段
探索才刚刚开始。
某日深夜,林初坐在研究室,忽然收到一封加密邮件。
无署名,无发送地址,邮件正文只有一句话:“我们还在这里,等待你们的下一次抵达。”
附件是一段新的坐标数据——那是另一处未被探索的深海裂缝。
林初盯着那串数字许久,轻轻笑了。
他站起身,走向控制室,打开通话:“喂,是言止森吗?
集合一下,我有个方向想跟你们谈谈。”
窗外,月色如水,潮声低吟。
在那遥远的深蓝之下,似有一双目光依旧注视着这片海面,静静等待下一次“意识的碰撞”。
尾声:深蓝回响海面风平浪静。
站在码头尽头,林初望着远处泛着银光的海平线,耳边是夜潮轻拍岸石的声音。
他手中握着那份新的坐标,指尖却没有立刻输入飞行计划。
“我们终究只是探路的人。”
他说,仿佛在对身旁无形的某人说话,“但也许正因为我们是人类,所以愿意在不知道答案的地方,迈出那一步。”
他记得那座在深海裂缝中缓缓漂浮的意识之城,也记得魏林幻影中的那句话:“你们,是我们留下的回音。”
如今,他终于明白。
这世界的某些角落,从不属于地图,也不属于语言——它们存在于未被命名的深处,等待着那些敢于倾听的人前往。
林初将坐标输入终端,点击确认。
他知道他们会再次下潜——为了那份尚未讲完的故事,为了“它”的另一种存在。
风吹起他衣角,仿佛海底涌起的潮流,又如那无声回响,悠远绵长。
——回音未止,探索不息。
有光亮起,他点了点头,“我来,就是为了这个答案。”
第二天凌晨五点,任务正式开始。
四人登艇,舱门缓缓关闭。
在沉入那片没有星光的深蓝前,言止森在日志里写下了一句话:“如果我们归来,将告诉世界:深海不只是沉默的边境,它也在张望、在回响。”
“如果未归,请记住这片海,记住我们曾听见它的声音。”
第二章:黑暗中睁眼“下潜深度,三千五百米。”
随着副控台的提示音响起,“深曦号”开始进入中深层海域。
外部的光线逐渐暗淡,蓝色的海水向黑暗过渡,仿佛潜艇正穿过世界的褶皱。
林初盯着雷达屏幕,海洋数据一秒一秒在刷新,心中却有种说不出的紧张。
这不是他第一次潜入深海,却是第一次要深入一片地图上都未标注的区域。
“这片区域叫‘极蓝带’,但没人真的测绘过它。”
秦妙坐在他身旁,随口说道,“据说这里的水压甚至会使声波扭曲。”
“也就是说,那里不是我们该来的地方?”
林初试探着问。
“可我们偏偏来了。”
言止森从驾驶位上扭头,语气淡淡,“这正是探索的意义。”
卡宁靠在观察窗边,指尖轻敲玻璃。
“我们被邀请了。
你们不觉得,‘深渊十三号’的信号,就像是一张邀请函?”
话音未落,探测器发出刺耳的蜂鸣——前方捕捉到大量强回波,类似于人工构造的金属回响。
“定位坐标:-145°12 / 13°56。
目标……正在移动?”
众人一惊。
在那片黑得发蓝的深海中,雷达投影出一道模糊的轮廓,像极了潜艇的身形,但它的位置却不断在微调。
那不是漂浮,也不是沉降,而像是在水中缓慢“游动”。
“这不可能,”林初大声道,“深渊十三号失联时动力系统已接近极限,它怎么可能——它不是‘怎么可能’,”卡宁打断他,“而是,它已经不是原来的它。”
在全舱屏住呼吸的寂静中,雷达清晰地捕捉到:那艘潜艇的尾部,有一道细微却真实的推进波纹。
它,正在等他们靠近。
十分钟后,“深曦号”稳稳悬停在那艘陈旧潜艇旁侧。
沉寂五年的“深渊十三号”果然就在这里,表面布满锈蚀与深海附着生物,却仍旧保持着大
致完整的结构。
更令人震惊的是——它的主控室竟然仍有电力供应,窗中隐隐透出幽蓝色的光芒。
“我们要上去吗?”
秦妙问。
言止森点头,“我们必须弄清楚它为什么还能动。”
他们穿上深海作业服,从通道对接口进入“深渊十三号”。
空气稀薄,舱内温度远低于正常值,但系统居然还在以极限能量维持基本环境。
主控屏正对着舱门——那里滚动着一串重复播放的文字:“我们看见了它。”
“谁留下的?”
林初走近,语气迟疑。
“也许……不是人。”
卡宁的语气低沉得如同海底。
言止森打开记录器,调出储存日志。
画面中,是模糊不清的人影在舱内记录一段段文字:“第一次深潜,我们听见了一种声音。
像心跳,也像风。”
“它不在水中,它在水下更深的地方。”
“每靠近一米,我们都更清楚地听见它——不是来自外界,而是在脑中回响。”
日志戛然而止。
“这不是传统通信。”
秦妙咬住下唇,“它是某种意识波动——我们可能正在接触一种非人类的思维。”
林初走向最后一个控制终端,犹豫片刻,手指伸出。
“别碰它。”
卡宁忽然上前,一把抓住林初的手腕,“你盯太久了。”
林初一怔,指尖离开按钮的那一刻,猛然感到一阵头晕目眩,仿佛脑海里某个角落正在消散。
“它会透过数据,看你。”
卡宁低声说,“别让它知道你是谁。”
四人沉默地站在控制舱里,耳边只剩低频的设备运转声。
那一刻,他们意识到,“深渊十三号”并不是迷失在海底——它是回来了,为了带他们继续向下。
第三章:失落之舱空气中有一股若有若无的“低鸣”。
它不是声音,更像一种穿透骨骼的共振,仿佛整艘“深渊十三号”本身,正在用某种方式“说话”。
言止森调整了呼吸面罩的滤音系统,但那种震动依然存在,像是直接在大脑皮层引起微微的颤抖。
林初的脸色变得苍白,他摇头,“这不是神经性幻觉……我听见了低语。”
“我们都听见了。”
秦妙盯着舱内角落一面掉漆的金属壁,“它像是在回忆什么。”
卡宁缓缓踱步走入主通道深处。
手电光柱扫过,照见一扇半开启的合金舱门。
那是“深渊十三号
”的科研记录舱——理论上,这里应存有海底任务期间所有未上传的数据。
门缝中溢出一缕缕异常的蓝光,像极了极地冰河深处才会折射出的冷色虹影。
他们小心翼翼推门而入。
空气瞬间变得沉重,仿佛压力并非来自外部水压,而是——内部时间的凝固。
整个舱室布局完整,却如同一幅静止的画面。
主控终端还在运转,荧幕显示着碎片般跳跃的数据,光标在不断地闪烁,像一只永不疲惫的眼睛。
“这里的数据……不是五年前的。”
林初蹲下,连上终端,脸色瞬间变得惊疑不定:“这些日志记录在一小时前更新过。”
“怎么可能?
我们进入前,这里根本没有生命迹象。”
秦妙的声音中透出一丝颤意。
“你们看这个。”
林初把主控台上的一串视频片段调用出来,屏幕顿时亮起。
影像模糊却不失清晰,一个身影正坐在主控座上,背影笔挺,动作缓慢。
他缓缓转头,眼中没有惊恐,只有极端平静的空洞。
“那是……”言止森喃喃,“队长魏林。”
魏林,正是“深渊十三号”原始任务中的指挥官,早已被宣告“失联”。
然而这段影像,是在他们下潜途中拍下的——时标清晰标注着“今日15:37”。
“他怎么可能还活着?”
“他可能已经不是‘我们理解中的人’。”
秦妙冷静地分析,“在那种压力、孤立、意识扰动的环境下,人脑极易被重构。
而如果是外部干预——某种深海未知介质或意识波动,那他可能变成了‘承载物’。”
林初突然惊呼一声,“等等,这里还有一段文档,文字结构不属于任何一种语言系统。”
他放大显示,只见屏幕上密布着奇怪的字符,仿佛某种螺旋与神经线路结合的图形,一部分竟与人类基因序列排列方式惊人相似。
“它在学习我们,”卡宁看着那些字符低声道,“而它学习的,是我们思维的语言。”
这时,整个潜艇突然发出一阵剧烈震动,控制舱灯光闪烁,林初几乎从座位上被甩出。
“地震?”
秦妙迅速查看监测仪,“不对,是海底结构变化,有东西在运动——就在我们正下方五百米。”
言止森立即下达命令:“回到‘深曦号’,马上准备撤离!”
他们一路冲出舱门
第一章:深海邀请函“你听说了吗?
‘深渊十三号’发出信号了。”
这句简短的话如同一道惊雷,在寂静的科研圈中瞬间炸开。
“深渊十三号”,一艘隶属联合海洋研究局的深海探测潜艇,五年前在执行“极蓝带”探测任务时失联。
彼时整个项目被迫终止,所有队员被宣告“永久联系中断”,甚至连海底残骸都未能打捞回来。
人们逐渐将其归为深海探索失败的注脚,直到它在一次偶然的海底信号监听中,“活了过来”。
言止森接到消息时,正在研究所的资料室查阅一份海底地壳结构图。
他是这个项目的副首席科学家,当年“深渊十三号”失联前,他正是备选搭乘人选之一。
因为突发的设备问题,他才错过那趟任务,也因此常年背负着深重的自责。
这一次,他毫不犹豫地接下了任务:“我们必须弄清楚,它为什么还能发出信号。”
项目很快启动,“深曦号”潜艇被紧急调配,成为本次任务的主力探测艇。
言止森亲自担任总指挥,并挑选了三名队员:——林初,年轻的海洋技术专家,毕业于世界顶尖工程院校,擅长深海自动化操控与数据还原,技术一流却不善表达,话不多,却眼神锋利。
——卡宁,神秘的潜水专家,曾参与多次深潜救援任务,对海底复杂环境有极高的适应能力。
他的资料里有一页空白的记录,“未知任务中生还”六个字引人注目。
——秦妙,海洋生态方向的女科学家,长期研究深海微生物与极端环境下的生物演化,冷静理性,是团队的“平衡者”。
任务代号:“渊蓝追踪”。
目标区域:马里亚纳海沟西侧未命名海域——坐标标注为一片“信号扭曲区”,此前从未有过有效探测。
项目开始前夜,林初独自一人坐在港口码头,望着那艘已完成调试的“深曦号”。
他的背后传来脚步声,是卡宁。
他递来一瓶未开启的矿泉水,说道:“你觉得我们能回来吗?”
林初没有接水,而是盯着夜色下的潜艇船身:“我不知道,但我总觉得……那里有什么东西在等我们。”
卡宁低声一笑:“那你准备好了吗?
万一它不是‘东西’,而是‘某种意识’呢?”
话音落下,夜风略凉。
林初的眼中却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