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其他类型 > 扶苏:龙潜咸阳,逆命称尊全文+番茄

第11章

发表时间: 2025-07-11
王号,接受大秦直接管辖,改为“乐浪郡”;遣王室子弟入咸阳为质;允许秦民前往开垦。

箕准无奈,只得接受。

乐浪郡设立后,扶苏派人传授当地农耕技术与冶铁方法,朝鲜半岛逐渐融入大秦文化圈。

南方的百越之地(今两广、福建、越南北部),气候湿热,丛林密布,部落林立,素来不服王化。

秦始皇时期曾派兵征讨,却因瘴气、后勤等问题损失惨重,仅勉强设立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实际控制力薄弱。

扶苏吸取教训,采取“三步走”策略:第一步,派熟悉南方气候的官吏(多为楚人)前往三郡,推行“轻徭薄赋”政策,安抚当地土著;第二步,命将作监建造“龙骨水车”与“曲辕犁”的改良版(适应水田作业),教百越人种植水稻,提高粮食产量;第三步,修建“灵渠”的延伸段(沟通珠江与长江水系),确保粮草运输畅通。

对于仍不服从的部落,扶苏则以“威慑”为主。

他派蒙武率领一支装备“火焰喷射器”(简易版,以油脂混合硫磺,通过竹筒喷出火焰)的军队,在丛林中展开清剿。

百越人从未见过这种“神火”,以为秦军有神灵相助,吓得纷纷投降。

数年后,百越之地彻底平定,扶苏在此设立南海、桂林、象郡、闽中、交趾(今越南北部)五郡,迁徙五十万秦民与百越人杂居。

随着水稻种植技术的普及,南方逐渐成为大秦的“粮仓”之一,香料、珍珠、象牙等物产也通过水路运往中原,为帝国增添了新的财富。

第九章:西通葱岭,万邦来朝北方、东方、南方皆已平定,扶苏将目光投向了西方——葱岭以西的广袤土地(今中亚、西亚)。

这里分布着大月氏、安息(帕提亚)、身毒(印度)等国家,物产丰富,却与大秦少有往来。

扶苏的策略是“先通后并”:以强大的国力为后盾,通过外交与贸易打开通道,若遇抵抗,则以武力征服。

他任命张骞(比历史上早百年,扶苏在民间发掘的人才,擅长外语与外交)为“西域都护使”,率领一支由百余名精兵、工匠、商人组成的使团,携带大秦的丝绸、铁器、纸张、蔗糖等特产,沿河西走廊西行。

使团行至楼兰(今罗布泊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