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夏晓兰刘芬的现代都市小说《精品阅读重生八零:我娶了迪斯科辣妹》,由网络作家“宝妆成”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重生八零:我娶了迪斯科辣妹》,是作者“宝妆成”笔下的一部穿越重生,文中的主要角色有夏晓兰刘芬,小说详细内容介绍:力。当然,也是夏大军只顾着用胳膊抱头,没有真的要和刘勇对打的意思。“大哥,有话好好说!”“我和你说个鸟,狗东西,光长肉不长心眼子,几十年都活到狗身上,自己女儿不知道心疼,老子来替你疼!”刘芬大急,想要去拉架,被夏晓兰紧紧拽住。夏晓兰冷眼瞧着夏大军从头到尾没还手,对这人还有一两分信心……夏大军要是连大舅子都打,夏晓兰就真......
《精品阅读重生八零:我娶了迪斯科辣妹》精彩片段
刘勇没有笑话她。
要不是被逼到没办法,谁愿意分文不带地离开家?
选择继续留在夏家,忍辱负重也能活下去——可一个家,不能有遮风避雨的屋檐,一家人相互有嫌隙,又算啥家!刘勇倒是觉得夏晓兰有胆量,都说外甥像舅,他本来就偏疼夏晓兰,现在看她更是哪儿都是优点。
刘勇从兜里摸出几张大团结:
“这50块钱你先拿去,你这生意要怎么做,我们好好商量一下。钱要是不够,过几天舅舅再给你凑一点。”
10元就是眼下纸币最大的面值了,被人民群众称为“大团结”。
刘芬吓了一跳,“大哥,你哪里来的钱……”
又是新自行车,又是随手给夏晓兰几十块。刘家是什么光景,刘芬难道不清楚吗?那真是穷得叮当响,从前刘勇三五不着调,也就这两年家里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他收了心跟着人学泥瓦匠。一年出师,两年成大工,有了这门手艺,刘家的日子要稍微好过点。但泥瓦匠也不是每天都有活,刘勇不像旱涝保收的工人,收入是不稳定的。
刘勇知道他妹妹是个糊涂蛋,也没细说,只让夏晓兰把钱收下。
“谢谢舅舅,这钱算我借您的。”
夏晓兰也不矫情。
她现在的确是一穷二白的,有了这50元的起步资金,她可以抓住农忙这段时间的机会。赚了钱再加倍还给舅舅,矫情着不要刘勇帮助,还不是要让她妈跟着吃苦!
刘勇笑呵呵的。
他让夏晓兰搭一把手,把东西装在一起捆在了自行车后座。
母女俩的全部财物,就是红薯和各自的衣服,还有今天新买的日用品。还没走到村口呢,有人端着碗叫住夏晓兰:
“你爸回来了!”
“夏大军要打死她们的……”
幸灾乐祸,不怀好意,大河村的人真是太不友好了,就好像夏晓兰挖了谁家祖坟一样!
夏家大门敞开着,一个膀大腰圆的男人走出来。
“你们往哪儿去,你和你奶奶在家干架了?”
瓮声瓮气的,胳膊上全是隆起的腱子肉,身高目测逼近一米八,这就是夏晓兰的亲爹夏大军。
看来自己身高就是遗传他了。80年代能长到一米六以上,夏晓兰自己是很满意的。
刘勇根本不给夏晓兰发挥的机会,提起红薯袋就对夏大军一顿乱砸:“好你个狗东西,我还说哪天找你算账,你自己撞上来的!”
“谁和谁干架?”
“你媳妇儿和闺女要被人欺负死了,你这当爹的假装不晓得?”
“狗东西,她们能和谁干架,我妹子嫁给你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
刘勇个头小小的,还不到一米七。
爆发起来却打的夏大军没有还手之力。
当然,也是夏大军只顾着用胳膊抱头,没有真的要和刘勇对打的意思。
“大哥,有话好好说!”
“我和你说个鸟,狗东西,光长肉不长心眼子,几十年都活到狗身上,自己女儿不知道心疼,老子来替你疼!”
刘芬大急,想要去拉架,被夏晓兰紧紧拽住。
夏晓兰冷眼瞧着夏大军从头到尾没还手,对这人还有一两分信心……夏大军要是连大舅子都打,夏晓兰就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男人并不是不能有脾气,这世上有窝囊废,有动脑不动手的睿智男人,也有一言不合就动手的火爆性子。
穷山恶水出刁民,安庆县这边向来民风彪悍。
但在外面和人动手,与回家对老婆动手,根本就是两回事,夏晓兰最瞧不起家暴的男人。
刘勇把自己累得气喘吁吁,夏大军的兄弟们跑出来,总算把两个人拉开了。夏晓兰的大伯和三叔将刘勇死命抱住,刘勇还踢脚伸拳的不甘心。
不过刘勇的彪悍也把看热闹的村民们吓到,刚才说风凉话的,现在通通当起了缩头乌龟。
夏大军脸都肿了,吐出一口带血丝的唾沫:
“我不和你计较,我要说晓兰的事,她不该和她奶奶干架,把她奶奶都气病了……”
夏老太是寡母带大三个儿子,夏大军对老婆不贴心,对他老娘却言听计从。
夏晓兰想,她要是原主,听见这些话气也气死了。
她对刘芬有孺慕之情,对刘勇也觉得亲近,是因为夏晓兰上辈子亲情缺失,这两人对她也好。对夏大军么,夏晓兰没有半点心软——就算‘夏晓兰’欠夏家的,也用命偿还了,还要怎么样呢?
“舅舅,我们走吧。”
夏晓兰本来想骂夏大军一顿,想了想懒得浪费口水。
夏大军看她不发火不争辩,心里的邪火怎么也压不下去。
“你这个臭丫头——”
他上前拉住夏晓兰胳膊,将她拽的踉跄一下。
夏晓兰转过头来,面无表情看着他:“奶奶说我活着是丢夏家的脸,我这样的人就该马上去死。我撞破了脑袋,我妈跪着求奶奶送我去医院,她把头都磕肿了,才请来了医生替我止血……你要是觉得我不够恭敬孝顺,那我再把捡来的命还给夏家好不好?”
夏晓兰把防身的剪刀抵在自己脖子上,尖锐的刀尖已经陷入皮肤。
那股狠劲蕴藏在平淡的语气里,反而叫人胆颤心惊。
她真的会捅下去!
夏大军被吓到了,他下意识辩解:“你这也没啥事,家里哪有钱送你去医院,你咋不学学子毓懂事一点……”
被夏晓兰那似笑非笑的嘲弄眼神看着,夏大军的声音越来越弱。
家里为什么没钱,因为懂事的夏子毓把家底全带走了。夏大军就算习惯性偏疼侄女,也觉得这件事上,家里老太太做的不太对。心虚和别的情绪交织在一起,夏大军大吼一声:
“她是你奶,骂你几句,你就该好好听着!你要是不干那些丢人现眼的丑事,你奶奶能骂你吗?”
夏晓兰不是真的要寻死,她现在就想拿剪刀把夏大军这个棒槌了结!
却还有人比她更快,个子小小的刘芬将身强体壮的夏大军撞开。
“我和你们拼了……让你们逼晓兰……”
她怕的浑身在抖。
可她要保护自己的女儿,这是母亲的本能!
“晓兰,你咋知道卖东西的法子?”
刘芬捏着钱,也觉得她女儿聪明得不要不要的。
夏晓兰理直气壮反问,“这还需要学吗?”
围观几个人哭丧着脸,这不需要学,那我们一大把年纪肯定活到狗身上去了。
没过会儿,之前买鸭蛋的大妈领着几个人冲过来,“就是她,人还没跑呢!”
刘芬吓得脸发白,还以为鸭蛋出问题了。大妈领着同伴把夏晓兰包围了,“鸭蛋还是刚才那价不?”
夏晓兰点点头,“那当然,多买就便宜。”
大妈的同伴们七嘴八舌说起来,还想让夏晓兰再便宜一点,一会儿又说野鸭蛋不如鸡蛋爽口,一会儿又挑剔大小。夏晓兰只是笑,嫌货才是买货人,她让这几个人过过嘴瘾就行。
果然,见夏晓兰油盐不进,始终笑脸迎人,大妈带来的三个人仍然把剩下的野鸭蛋瓜分一空。84个鸭蛋,卖给4个人,都是卖的21个……夏晓兰早算好的了,就是要抓住顾客想占小便宜的心理。
当然,这三个人连1分钱的零头都没收。
之前挑三拣四的,真付了钱又喜滋滋的。
夏晓兰失算的是她带来的几个小野鸭不好卖,城里人住的地方小,也没余粮喂鸭子,她的野鸭崽推销不出去。
84个野鸭蛋,卖了9块2毛钱,夏晓兰把钱给刘芬,刘芬却让夏晓兰自己收好。夏晓兰想在城里转一转,找找赚钱的机会。卖红薯那个凑上来:
“你这鸭崽子用红薯换不换?”
这人是看夏晓兰卖野鸭蛋眼热,城里人没地方养,他有地方啊!
夏晓兰是真不想吃红薯,这东西吃多了胃会胀气,但刘芬是愿意换的。红薯这东西产量高,现在又是收获期,一斤红薯可能连个鸡蛋都换不了,鸡蛋在83年金贵着呢。
夏晓兰想了想,让那人给个20斤的整数,8只小野鸭就全给他了。
这人不乐意:
“一斤换一只,养大飞走亏大了!”
没驯化的野鸭当然会飞走,夏晓兰特别认真嘱咐着老乡:“把翅膀的毛剪掉,它往哪儿飞?您要是觉得20斤红薯太多,那我带回去自己养了。”
红薯是真卖不上价,鸭子可以用菜叶子、青草和蚯蚓等喂,除了麻烦点又不费粮食。8只鸭子养到大能有两只下蛋,一天至少也要两毛钱。一个月3块,一年就是36块。
夏晓兰把账算给对方听,老乡没讲价了,真用20斤红薯换了小鸭子。母女俩把红薯装在芦苇筐里,顺着县城转起来。
刘芬从来不知道钱有这么好赚。
卖野鸭蛋的钱加上20斤红薯,怎么也有10块了。农村人在田地里刨食,一年到头也赚不到200元,这钱有一部分还要用在种子和化肥上,真正能攒下的钱少之又少……这些钱,家里孩子得上学,最好祈祷家里人不要生大病。
一天10元,一个月岂不是300块?
一年能赚多少钱,刘芬都算不清了。
可惜这野鸭蛋也不是天天都能捡的。刘芬还有点可惜那小鸭子:“妈也能养,剪了翅膀让它下鸭蛋,是长久的事。”
夏晓兰没有不耐烦,她知道刘芬是真正的农村妇女没啥见识,又在消息和观念闭塞的80年代,人老实本分加逆来顺受,她以后要带刘芬跳出大河村那破地方,就得慢慢让刘芬改变观念。
“鸭崽子不一定能养活,时间太长我们也等不起,当然是换现在紧缺的粮食,养大了谁知道它几天下一次蛋?一年365天都下蛋不可能的。”
夏晓兰解释的仔细,刘芬就懂了。
两人在县城里转一圈儿,在县城供销社买了点盐、蜡烛和火柴之类的生活必需品。一花钱刘芬就心疼,但家里什么也没有,夏家连床被子都没让她们带出来……刘芬心痛钱,胆子也大了点:“回去我就把你衣服拿出来。”
夏天是不冷,但不换衣服不洗澡人也要馊。
夏晓兰本来想在粮店买点精粮,人家问她要粮票,她拿不出来只能买高价粮,想想那个没锁的破屋子也存不住东西,夏晓兰又买了把铁锁,没买粮。
83年,一部分地区已经在逐渐取消各种“票”,凭票购买不是那么严格了,起码在安庆县,一些日用品是不需要凭票购买的。当然,粮票和肉票,还有要买电器的工业券是仍然存在。
夏晓兰知道,社会的变革越是快,这当中越是充满了商机。
她知道连拿着粮票才能买到食物的时候会彻底过去,那她就会避开从这里面赚钱,倒卖粮票简直是在自己作死。
遍地的商机是信息不对等,是社会变化太快,好多人懵懵懂懂的还没反应过来!
她不需要抓住所有的机会,只要抓住那么一两个,就能在80年代一跃而起……
“晓兰,我们回去不?”
刘芬不太习惯面对太多人,县城逛久了让她不自在。
城里人穿得也不一定多好看,人家衣服干干净净的,不像她和夏晓兰的衣服,打着好几个补丁,一看就是乡下来的。夏晓兰最爱面子的一个人,本来也有几件没补丁的衣服,她撞了头,老三家的红霞跑进屋里把好衣服都翻走了。
刘芬那时候哪里顾得上这种事,她还指望着夏老太开恩,同意送女儿去医院。
刘芬要回去,夏晓兰饥肠辘辘的,想到还要走两小时挺绝望。
“吃碗面再走吧!”
路边上的小摊不要粮票,一碗大骨头汤面才3毛。
汤是奶白色的,面条白白的,刘芬都忘记上次吃这样的精粮是什么时候。
“婶子,给我们煮两碗面!”
夏晓兰拉着刘芬坐到小凳子上,骨头汤的香味一直在往鼻子里钻。刘芬摆手:“要一碗,就一碗!”
她怎么舍得花3毛钱吃碗面?
夏晓兰不管她,直接给了面摊的大婶6毛钱。大婶一边煮面一边夸:
“你这闺女孝顺,大妹子你将来也是享福的命。”
刘芬黑黄的脸上露出点笑意。
可想到夏晓兰在十里八乡跌到底的名声,香喷喷的大骨头汤面端上来,刘芬都没食欲。
“突突突突——”
一辆大车停在了路旁,副驾驶室的门打开,跳下来穿军靴的小伙子,手里拿着两个大饭盒。他被骨头汤的香味吸引来,一抬头,两个眼睛就黏在了夏晓兰身上。
刘芬的手是真巧。
夏晓兰口述,她随便找点稻草就能编的似模似样。
刘勇见夏晓兰有行动力,也不管她了,吃了饭又出去放水。一些稻田里还蓄着水,打谷子前先把田里的水放了,晒两天就能开始收割。
放水田有时还有别的收获,什么泥鳅、黄鳝,田里还能捉到手掌长的鲫鱼……这些都是后世受到追捧的野生货,在此时的待遇却马马虎虎。鲫鱼小而多刺,吃起来太麻烦,泥鳅和黄鳝都要重油才好吃,用金贵的油去吃这两个东西?
随便煮一煮是不好吃的,土腥味儿是个大问题。
夏晓兰都叹气,多好的高蛋白、低脂肪的肉食,却不受80年代食客们的赏识。
夏晓兰一开始觉得是个生财的路子,眼睛都在放光,刘勇却说泥鳅卖不上价,烘干的泥鳅也就几分钱一斤,反正市价超不过一毛……还不如一个鸡蛋贵!
“这东西脏兮兮臭烘烘的,你还是折腾你的鸡蛋去吧!”
刘勇随手捉住一条鲫鱼扔木桶里。
“舅,鲫鱼不要浪费啊,多给涛涛熬点鲫鱼汤喝,小孩子长个子好,也少生病!”
刘勇一愣,“你在哪里听说的?”
夏晓兰想,这不是常识?
算了,83年哪有什么常识不常识,她睁着眼睛说瞎话:“书里看到的。”
千万别问我是哪本书上看的,这个真的回答不了。
怕刘勇追问,夏晓兰带着跟屁虫小表弟跑了。
帮刘勇干活的村民重重喘了一口气。
夏晓兰长得太好看,她那样随意蹲在田边,一般异性都不敢多看她——刘勇从前就是个无赖,在七井村谁敢动他外甥女,才是吃饱了撑着的缺心眼。
刘勇把脖子上的汗水抹掉,瞪了身边人一眼:
“我告诉你们啊,哪个不开眼的打我外甥女的主意,老子知道了要弄死他。”
村民挺委屈,“勇哥,那也算我侄女辈,我肯定不敢有啥想法……”
刘勇把木桶扔过去:“就你废话多,赶紧抓鱼,没听晓兰说吗,小孩子要多喝鲫鱼汤!”
夏晓兰领着小表弟在七井村乱晃。
七井村是个水资源充沛的地方,大河村的芦苇荡一直蔓延到此。安庆县的白花苇古时候就有名气,芦苇资源唾手可得,夏晓兰才没有打芦苇编织品的主意。一来时机不合适,二来安庆县的编织品市场早就饱和了。
但芦苇荡显然不仅能提供编织原料,它还是野鸭和水鸡的栖息地。
对夏晓兰来说就是挥舞着的钞票……保护生态这种事儿,还是等她解决温饱再说吧!比起那些劫道抢劫发家的,她赚钱的手段已经很干净了。
涛涛雄赳赳气昂昂走在前面,夏晓兰就是他炫耀的东西,没有谁家姐姐有夏晓兰好看。
农忙将至,火辣辣的太阳也挡不住七井村后生们散发的荷尔蒙。
一个个都和涛涛打招呼:
“涛涛,你表姐来了啊?”
“涛涛,跟哥捉鱼去?”
“涛涛……”
嘴里叫涛涛,眼睛余光却是瞄着夏晓兰的。这种迂回的搭讪,也让这些后生脸爆红,让夏晓兰感慨,80年代大部分年轻人还是很纯情的。
她对这些纯情的年轻人没啥想法。
肚子都填不饱,哪有欣赏小鲜肉的心情。
夏晓兰从前也来过七井村,她的大名在年轻人当中是如雷贯耳,但夏晓兰一直都很高傲,不愿意搭理那些对她献殷勤的人……现在么,她打算继续维护原主的方针。她感兴趣的不是这些后生,而是能和涛涛玩到一块儿的孩子。10岁以上的小孩儿基本上都要帮家里干活了,13、4岁的更是大半个劳动力。夏晓兰的目标人群是10岁以下的,这些孩子又皮又耐摔,也很好哄。
逛了两圈,夏晓兰终于逮住了目标人物。有几个比涛涛大点的孩子跑来,一边跑一边笑:“涛涛,我妈说你表姐撞成傻子啦?”
夏晓兰满头黑线。
比起被她美色所迷惑的年轻后生,这些个臭孩子太不友好了。
见面就揭短!
涛涛不肯依,“我晓兰姐才不傻!你瞎说!”
夏晓兰呵呵冷笑,掏出两毛钱塞给维护她的小表弟:“拿去小卖部买东西吃,姐姐走累了,在树下等你。”
臭孩子们顿时好羡慕。
能给钱买吃的,谁说涛涛的表姐变傻啦?
天真纯朴的小孩儿们,哪里玩的过夏晓兰这个老鬼。等涛涛买了糖回来,个个都在吞口水。
夏晓兰趁机道,“你们想不想吃糖?”
齐刷刷点头。
“那就用东西来换,涛涛是我表弟,你们又不是,还骂我傻。”
领头的孩子使劲咽了咽口水,“晓兰姐,拿什么可以换糖?”
这个见风转舵最快,已经跟着涛涛改了称呼。
“芦苇荡里的野鸭蛋知道吧,三个野鸭蛋就换2毛钱,拿着钱就能去买糖吃。不过必须两个人结伴去找鸭蛋,不能往有水的河边走!”
“真的?”
“骗人是小狗。”
是真的假的,试一试就知道了。
县城的鸭蛋当然不止2毛钱3个,做生意嘛不赚钱夏晓兰瞎忙活什么!
让小孩子帮忙找野鸭蛋,是利用了最廉价的劳动力,人力成本被压缩到了极致。夏晓兰想,她可真有出息,重生到83年,想到的是压榨童工。
两毛钱对小孩子的吸引力很大。
这些小孩儿都生于70年代,在农村,过年给孩子的压岁钱也就几毛钱,多的能有一块。就这点钱买糖、买鞭炮,能揣兜里玩好久。
一个多小时后,等到一个九岁的小姑娘带着妹妹真的给夏晓兰捡了十几个野鸭蛋来,夏晓兰检查过蛋是好的,真的给兑现了承诺。她也不欺负有的小孩儿数学不灵光,钱该怎么算就怎么算。
“你拿了16个蛋,这是一元零七分钱。”
零钱是从村里小卖部兑换的。
小姑娘捏着钱,激动的手不知道往哪儿放。更小的孩子流着口水念着“糖”,小姑娘牵着妹妹回家,超过一块钱了,没有大人允许肯定是不敢乱花的。
夏晓兰叫住她:
“家里有鸡蛋的话也能卖给我,我就住在涛涛家,不过卖鸡蛋要问过你家大人。”
夏晓兰发动的童子军,在两个小时内就把附近的芦苇荡扫空了。野鸭子嘎嘎叫,扑腾着翅膀在芦苇荡里乱窜,还有找到孵出来的小鸭子问夏晓兰要不要的。
现在有了养鸭子的地方,夏晓兰准备带回去给刘芬打发时间。
她一共收了90多个野鸭蛋。
至于有没有人找卖鸡蛋,到晚上就知道了。
夏晓兰回家后发现舅舅抓了小半桶泥鳅,还有许多黄鳝,稻田里的鲫鱼也有十几斤,全部养在墙根儿的水缸里。
“养几天,等它们把肚子里脏东西吐出来再吃!”
李凤梅用棒骨炖了萝卜,满院子都是香味。吃饭的时候是没人会来串门的,大家吃点好东西不容易,就不要揣着明白装糊涂赶这时候来串门了。
刘芬在屋檐下编草筐,已经编了好大一堆。
“晓兰你看看,编的行不?”
怎么不行,野鸭蛋和鸡蛋放进去刚刚好。涛涛有点得意的挺着胸,“晓兰姐买了好多鸭蛋,她还给我买糖吃了!”
李凤梅在厨房里听见也笑。
夏晓兰从前对涛涛可没有这么耐心,这孩子是李凤梅的命根子,夏晓兰善待涛涛,当妈的怎么会不喜欢?
一时间,全家的气氛都很松快。
夏晓兰觉得这日子是有奔头的,离开大河村的决定根本没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