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半月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完整文本逃荒路上,她成了农门团宠小锦鲤

完整文本逃荒路上,她成了农门团宠小锦鲤

花期迟迟 著

现代都市连载

精品穿越重生《逃荒路上,她成了农门团宠小锦鲤》,赶快加入收藏夹吧!主角是李佳音陶红英,是作者大神“花期迟迟”出品的,简介如下:来。陶红英上前给闺女喂奶,眼见闺女一直望向那堆果子。想起婆婆常念叨的话,就是不信也必须相信了。“老四,咱们把东西都带回去。许是咱家福妞儿想吃,咱们这是沾了她的福气。”媳妇就是不说,李老四也舍不得啊。他赶紧开始装袋子,顺手咬了一个苹果,甜的他立刻送到媳妇嘴边儿。两口子亲亲热热分吃了一个苹果,佳音也吃饱了奶......

主角:李佳音陶红英   更新:2024-01-25 16:11: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李佳音陶红英的现代都市小说《完整文本逃荒路上,她成了农门团宠小锦鲤》,由网络作家“花期迟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精品穿越重生《逃荒路上,她成了农门团宠小锦鲤》,赶快加入收藏夹吧!主角是李佳音陶红英,是作者大神“花期迟迟”出品的,简介如下:来。陶红英上前给闺女喂奶,眼见闺女一直望向那堆果子。想起婆婆常念叨的话,就是不信也必须相信了。“老四,咱们把东西都带回去。许是咱家福妞儿想吃,咱们这是沾了她的福气。”媳妇就是不说,李老四也舍不得啊。他赶紧开始装袋子,顺手咬了一个苹果,甜的他立刻送到媳妇嘴边儿。两口子亲亲热热分吃了一个苹果,佳音也吃饱了奶......

《完整文本逃荒路上,她成了农门团宠小锦鲤》精彩片段


她也没忘了留个心眼儿,早早让赵玉茹寻了个理由把吴翠花支出去了。

马上要做午饭了,吴翠花不愿干活儿,倒是欢喜走了。

一家人避过人眼,偷偷上了山。

看到那一大片地瓜秧,还有李老四和陶红英挖出来的一堆大地瓜,所有人都傻眼了。

这怕是能挖出七八百斤地瓜,家里半冬的口粮就有了。

“娘,哥,嫂子,快往袋子里装啊,小心来人碰到!”

李老四飞快扯了袋子开始装,催着众人。

众人回过神,来不及感慨欢喜,赶紧撑袋子的撑袋子,捡地瓜的捡地瓜,忙活得热火朝天。

最后所有地瓜都挖出来,装了二十多袋子和筐篓。

一大家子人来来回回搬了两趟,才算都搬回家去。

李老太看着库房里堆成小山的地瓜,嘴角几乎咧到了耳根儿。

有这些地瓜,他们一家子冬天就不怕挨饿了,随便切两个扔粥锅里,味道好还顶饿!

有了这样的好运气,不用佳音再讨好哭闹,李老四和田红英就每日都带着闺女往山上跑了,而且越走越深。

之前发现不少红松树,还有一棵核桃树。

两口子都想着采一些,给家里孩子们弄点儿零嘴儿吃。

李老四爬树打松塔,陶红英有些担心,守在下边。

结果就见闺女指着前边的树洞啊啊叫,她好奇扯开塞着树洞的茅草。

树洞里居然塞了满满的栗子,她试探着掏了一把,栗子就像流水一样哗啦啦淌了下来,而且没完没了。

她装满一筐都不够,最后又装了一布袋子。

也不知道这并不大的树洞是怎么藏下这么多栗子的。

佳音趴在柳条筐里,乖巧的吐着口水泡泡,继续搜寻合适的位置,又放了两窝鸡蛋。

空间小院儿养了十四五只母鸡,每日都能捡上十个蛋,攒个三五日就不少了。

果然,没一会儿陶红英就在树后发现了蛋窝,简直欢喜疯了。

这还不是最惊喜的,直到李老四远远喊着。

“媳妇,你快来,看我找着什么好东西了!”

陶红英赶紧赶过去,就见李老四脚下放了一堆红艳艳的苹果和大枣,还有拳头那么大的黄梨。

即便没能咬一口,但嗅着隐约的香甜味道,就能猜得出,这果子一定好吃的不得了。

“你这是从哪儿找到的?卖相简直太好了!”

陶红英爱不释手的,挨个摩挲着。

这些苹果和梨,个个饱满圆润,根本不像是山上野生野长的小果子。

甚至比他们在京都街边看到那些售卖的,还大还新鲜!

欢喜之余,她心里又忍不住忐忑。

“老四,这果子能放心吃吗?”

“先弄回去再说。”

李老四也是心里发虚,这附近根本没有果树和枣子树,但他一个转身,这些东西就出现在脚边了。

佳音眼见爹娘谨慎不安的模样,生怕她们丢下她好不容易挪出来的好东西,赶紧咧开嘴咿咿呀呀嚷了起来。

陶红英上前给闺女喂奶,眼见闺女一直望向那堆果子。

想起婆婆常念叨的话,就是不信也必须相信了。

“老四,咱们把东西都带回去。许是咱家福妞儿想吃,咱们这是沾了她的福气。”

媳妇就是不说,李老四也舍不得啊。

他赶紧开始装袋子,顺手咬了一个苹果,甜的他立刻送到媳妇嘴边儿。

两口子亲亲热热分吃了一个苹果,佳音也吃饱了奶水和狗粮。


孙夫人抱着面色恢复红润的女儿,真心感谢李老太和佳音,倒也替她们打算的仔细。

甚至不等李老太推辞,就把银票塞到了她怀里,只留了十两银子在外边。

而这会儿丫鬟婆子也端着水盆进来,准备给孙小姐洗漱了。

李老太迟疑了一下,只能抱着佳音深深行了一礼,然后退了出去。

奶娘和丫鬟的动作很快,李老太抱了佳音回到房间不一会儿,她们就送了三大包的衣衫过来。

一半是孙小姐的旧衣,说是旧衣,其实都只穿过一两次,同新的没什么区别。

针线好,料子柔软,欢喜的李老太看了又看。

剩下一半则很杂乱,有女子的衣裙,也有男子的,甚至还有半大孩子的,都是奶娘同孙家的丫鬟婆子小厮讨要的。

众人听说李家人方才救了主子,就算为了表表忠心,也踊跃赠送,凑了满满一大包。

“哎呀,娘!居然有这么多衣衫,还有十两银子啊!”

吴翠花拿着一件蓝底白花儿的上衣美滋滋的在身上比量,说着话儿,眼睛还贼溜溜的瞄着李老太手边的十两银子。

陶红英几人不像吴翠花那么没规矩,看着这些衣服和银子,碰都没碰,就等着李老太发话。

李老太抽了两口烟袋锅儿,这才把佳音救了孙家小姐的事讲给众人听。

“哎呀!那我们的福妞儿岂不是成了孙家小姐的救命恩人!”

吴翠花听得一脸喜色,看着佳音的眼神就像看一个宝贝。

佳音顶看不上吴翠花这翻脸比书还快,大大翻个白眼,把脑袋埋进陶红英怀里。

“行了,孙夫人还是我们一家子的救命恩人呢!这事儿你们听过就算了,别往外胡咧咧。”

李老太见吴翠花兴奋得有些过了头,麻利收起银子,狠狠敲打她几句。

吴翠花有些不服气,但挑衣服的时候一点儿没含糊,往自己怀里划拉了好几件…

大船一路顺着河流南下,很快就来到了岷南岭码头。

岷南岭处于南北方分界线,到了这里,行程就已经过了一半。

灾民脚程慢,又有沿途州府阻拦,还没逃到这里,码头上就没那么杂乱。

眼看着离京都越发近,船上的人更放松高兴了。

“雨生啊,你跟我去岸上看看啊?找找新鲜菜蔬和干货儿,咱们填补一下库房。”

王管事叫了李老二一声,打算下船采买。

李老二扬声应了,临下船却被吴翠花拉住了。

“我也想去,在这船上待了这么久,我都要闷死了!”

吴翠花抱怨连连,李老二听得而厌烦。

但王管事还在等着,耽搁久了不好,他便没多说,默许吴翠花跟在后边。

王管事也带了两个小厮,见此就没说什么。

几人上了岸,王管事直接奔向路边卖菜的小摊儿。

吴翠花一双眼睛闲不住的四处乱瞟,看到什么感兴趣的还得停下来摸一摸,追在众人最后边。

路边有几个叫花子蓬头垢面,在哀声乞讨,破破烂烂的衣衫散发着臭味,令人躲避不及。

有锦衣华服,大腹便便的男人大摇大摆从路上经过。

叫花子们见了,赶忙捧着脏兮兮的破碗凑上前去。

“大爷!大爷行行好,给点儿吃的吧!”

“滚蛋!”

男人满脸横肉,一看就是脾气不好,加上叫花子身上的味道熏人,他抬起腿一脚就踹了过去。

叫花子本就饿的厉害,哪里招架得住,哀嚎一声,在地上打了好几个滚儿,碰巧就滚到了吴翠花脚边。

她嫌恶的刚要骂几句,却被这叫花子挡住了去路。

“姐?大姐!呜呜,大姐,是我啊,我是二狗子!”

叫花子直接抱了吴翠花的小腿,哭喊的越发厉害。

吴翠花下意识低头仔细打量,惊得倒抽一口冷气。

“二狗子?你怎么在这?你不是和爹早就走了吗?”

她也不嫌臭了,蹲身扯起了叫花子。

李老二听到动静,返身赶回来,看清叫花子是谁,也皱了眉头。

吴翠花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叫吴二狗。

他长大了不愿意人家叫他大名儿,逢人就说自己叫吴二。

吴家就这么一个男孩儿,一家人都惯着宠着,养成了他好吃懒做,自私自利的性子。

就是吴家老娘前几年死了,吴二狗也没改了脾气。

先前灾荒起来的时候,大家都拖家带口的南下逃荒。

吴翠花的爹带着吴二和家里的钱粮就跑了,根本就没想起来还有吴翠花这么个闺女。

可吴翠花却整日惦记着,刚逃出来那阵子,还见天儿的在李老二耳边念叨,想找找自己的老爹和弟弟。

李老二知道吴二和他爹是个什么德行,根本没理会吴翠花,不想居然在这里碰上了。

吴翠花这会儿却和弟弟抱头痛哭,拉着他的胳膊一迭声问着。

“爹呢?爹不是跟你在一起吗?”

吴二扒开糊着眼睛的散乱头发,迅速打量吴翠花几眼。

见她穿着齐整的衣裙,浑身上下连块儿补丁都没有,脸也白白净净,一看便是日子过得很不错。

他捂着肚子,一脸的悲痛。

“呜呜,姐,爹在路上被那些抢粮食的山匪打死了。幸好我碰到你了,否则我也饿死了。姐,你快给我弄点儿吃的,我都饿了三天了!”

生它养他的亲爹被人打死,他提起来却像是在说一个不相干的人,着实冷心冷肺。

吴翠花一听爹死了,却哭得厉害。

“那你给爹埋了吗?立碑了吗?以后要找回去,把爹接到祖坟啊!”

吴二有些不耐烦了,“人都死了,还埋什么埋?我连口饭都吃不上,哪来的力气给他立碑?”

“你真是…走,我带你去船上。”吴翠花听弟弟这么说,虽然悲痛,但也没办法,拉着他便往船上走。

李老二想拦,但哪里拦得住,只能同王管事说一声就追了上去。

大船的甲板上,李老太正抱着佳音站在护栏边看着码头上来往的人群。

佳音小嘴儿微微张着,大眼睛一眨不眨,看的认真。

这个世界,对于她来说,真是太陌生了。

天武王朝,不存在任何一段历史中,却一样的生产力低下,百姓穷困。

码头上来往的百姓,大半都是衣衫带补丁,面黄肌瘦,显见日子都不好过。

李老太瞧着孙女小脸上好似带了几分严肃和悲悯,还以为自己看错了。

毕竟还没满月的孩子,怎么可能有这般神色!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