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那场风波之后,我的12.60秒成绩在经过反复核验后,被官方正式认定。
国家队教练组的邀请函和清华大学的破格录取通知书,几乎同时送到了我的手上。
一边是运动员的最高殿堂,一边是无数学子的终极梦想。
我几乎没有犹豫,选择了后者。
在回复国家队教练的信里,我写道:「我想先搞明白‘努力’和‘天赋’的底层逻辑。也许未来,我能为国家队做的,不仅仅是跑出好成绩。」
进入清华的「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专业后,我并没有放弃跑道。
大学的体育场,成了我的新起点。我的「努力值系统」也随之升级,学习和训练可以相互转化。深夜在图书馆里啃下的每一页代码,都能兑换成跑道上零点几秒的提升。而每一次体能的极限突破,也让我在面对复杂的算法时,拥有更清醒的头脑。
我成了清华园里的一个传奇。
上午,我是坐在第一排,和教授讨论神经网络模型的顶尖学生。
下午,我是田径场上,一次次刷新大学生运动会纪录的冠军选手。
我代表学校,横扫了国内所有大学级别的田径比赛。奖牌拿到手软,宿舍的书架上一半是专业书,一半是金灿灿的奖杯。
我的粉丝越来越多,他们给我取了个外号,叫「数据女王」。
他们津津乐道的,不只是我冲过终点线的速度,更是我那份被官方认证、长达三年的训练日志,和我以接近满分被清华录取的成绩单。
大家终于相信,真正的天才,是用汗水和智慧浇灌出来的,而不是靠什么虚无缥缈的「神迹」。
当你有能力选择任何一条路的时候,最好的选择,是那条能创造更多新路的路。
跑道有终点,但探索人与世界的边界,没有。